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之源”),敞亮的玻璃温室里,芦笋、菠菜、香菜、西瓜、蜜瓜等有机蔬果生机盎然。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整理、包装、冷藏、装箱,这些有机蔬果将在贡嘎机场坐上飞往长沙的航班,走上长沙市民的餐桌。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雅鲁藏布江畔的阿扎乡是风沙重灾区,茫茫戈壁一度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谁也不曾想过,有一天,那一片片曾经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如今人流如织,一片生机盎然;那一条条曾经风沙肆虐、人畜避之不及的沙漠天堑,如今成为蔬果琳琅满目、充满现代科技气息的生机绿地。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能量,正在让遍地的黄沙成为几十代人做梦都不敢想象的“黄金之地”。
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全区绿色果蔬供应基地偏少等形势,2019年,扎囊县委、县政府和湖南省工作队、绿之源以独到的眼光、誓斗风沙的精神、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情怀,在飞沙走石中丈量土地、在多番论证中精准定位、在多方呼吁中争取支持,最终盯上了阿扎乡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大量开阔且未经工业污染的戈壁荒滩,以及其拥有的泽贡高速必经之地,距离贡嘎机场、和山南市区近等交通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努力,同年8月,绿之源正式在扎囊县阿扎乡3700亩沙荒地上开疆拓土,开始上演高原荒漠上的“绿色奇迹”。
戈壁设施农业,不是简单地在戈壁滩上开垦土地发展农业,而是要将光、热、水、肥、土壤等一系列生产要素做到合理配置。绿之源的规划建设,走出了一条节地、节水、高效循环的戈壁生态农业发展路子。节地,充分的利用了闲置的戈壁荒滩资源,不占耕地,有效解决了菜粮争地矛盾;节水,日光温室作物生产,全部配套了膜下滴灌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高效循环,温室采取“套种”种植模式,让土地不空茬,连作多种作物,有效提升温室利用率,实现“全年种植、全年采收”,改善了土壤沙化环境,提升了土壤地力,更是提高了蔬菜品质。
种什么呢?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绿之源聘请国内顶级农业专家,完成芦笋、网纹甜瓜、辣椒、西瓜、黄瓜、黄桃、甜瓜等30多个蔬果品种的引种驯化试验,其中根系发达、附加值高的芦笋“表现”最为突出,成为高品质的紧俏货。2023年,有机芦笋实现丰产,产值达到400多万元。绿之源100.5亩地块取得有机认证,一举成为西藏第一家有机蔬果企业。2023年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
尝一口春鲜,莫过于芦笋。而在上万年无污染雅江冲积泥沙环境中培植,经过雪域冰山融水浸润和高原发酵有机肥涵养的高原芦笋,营养和口感更为突出。
2023年,首批芦笋从绿之源基地经过采摘分拣、冷鲜装车,直达贡嘎机场,经飞机运往成都、上海、湖南等地,至此,每隔三五天,就有一批高原鲜芦笋飞出西藏。除了与盒马鲜生等线下商超和大型中高端酒店签订供货协议外,绿之源还开发线上小程序进行销售。目前,绿之源全力打造“雅藏传奇”品牌,积极拓展产品营销售卖渠道,销售额迄今已经超亿元。
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基地流转阿扎乡章达村沙土地,为章达村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
章达村村民次仁卓玛和丈夫乌金次珠从2019年基地建设起就在此务工,如今,已成为业务骨干。
“我们两口子在这里每月稳定收入1万多元,还有五险、带薪休假和年节福利,我们很满意!”次仁卓玛说。
这两年,基地效益逐步显现,周边农牧民群众看在眼里,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如今,基地稳定吸收了章达村及周边阿扎乡的11位村民,和他们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除此之外,日均灵活聘用20至50名村民在此短期务工。
不少在基地工作的村民对记者说:“这里工作收入稳定,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多舒坦啊!”
“未来,我们绿之源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兴农,成为健康绿色农业领先者、有机健康生活引领者、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更好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致富,激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平表示。
以生态保护之定力谋绿色发展之蝶变,是山南市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南市毫不动摇地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全力发展设施农业为重要抓手,一体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群众增收,先后引进宏农、帕竹荣顺、夜伴蜂声、巴山农牧等大型现代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到山南落户发展,从用地用水用电要素保障、政策扶持、项目谋划、资产金额的投入等方面,全方位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壮大,千方百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设施农业慢慢的变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的主战场,山南也正在走出一条“沙里淘金”的高水平发展之路。(吴雨仁 万李)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