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气温升高,油菜花、杏花、桃花、梨花等竞相绽放,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赏花、拍照。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繁花盛开的背后,我市农业科学技术人员默默付出,着力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让“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绽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了解部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正在开展的“农业科技课题”。
襄阳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是国家划定的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保护区。
近年来,襄阳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农业专家密切合作,培育油菜新品种,为区域食用油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2022年,中国农科院邀请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现场测产种植于襄州区石桥镇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理论产量高达419.95公斤/亩,刷新了长江流域油菜高产纪录,标志着我国油菜产业绿色革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油杂501”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经过11年攻关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油、优质、抗病、抗倒、抗裂角、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每亩地的油菜种植密度也从1.5万株提高到了3万株,株型更紧凑,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收割。
与此同时,“中油杂501”产油量高达211.57公斤/亩,含油量达到50%以上,在国内油菜品种中名列前茅,而且达到了进口油菜的含油量水平。
“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多年反复观察其在不同环境、地理条件下的状态。”襄阳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负责人王盾表示,2022年年底,襄阳经历了少见的干冷天气,这对于新品种来说是一个考验,“在这样的条件下,新品种相较其他品种产量高,足以证明新品种的优秀性能。”
王盾说,襄阳农业科技工作者还在积极推广高效的种植模式,油菜新品种及其配套密植高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催生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对保障百姓“油瓶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杂交的诸多果树中,我最满意这棵杏树。”近日,老河口市春雨合作社技术顾问姚凤君早上5点就起床,对他培育的一棵新品种杏树进行授粉,通过回交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这棵杏树的品质,期待结出更加满意的果实。
姚凤君是老河口市土生土长的果树育种专家。让差异性大的品种强强联合,培育出适合本土生长的水果,成为他不断探索的课题。
姚凤君把培育的这棵新品种杏树命名为“春雨1号杏”。他说,“春雨1号杏”把泰安珍珠油杏含糖量高和美国金太阳杏个头大、不裂果、耐储运的优势结合起来,减少高温影响坐果率等缺点。“到时候既可赏杏花,也可观杏果,杏花灿若云霞惹人爱,杏果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姚凤君说。
杏树四年就开花结果,五六年即进入盛果期,一般寿命为40年到100年,在适宜的条件下甚至可活二三百年,有“长寿树”之称。
而姚凤君培育这棵新品种杏树,花了10年时间。10年前,姚凤君从山东泰安引进油杏做母本,用源自美国的金太阳杏做父本,开始培育新品种杏树。
按照计划,姚凤君打算后年让新品种杏树参加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在全省找5个点进行种植,检验新品种的适应性。
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像姚凤君这样的农业科技人员却甘之如饴,长期默默坚持。
据悉,杏树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可耐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过去,由于没有好品种,杏子的经济价值不高,农村大面积种植不多。
“杏子亩产在3000斤以上,按照10元1斤的低价算,每亩的价值在3万元以上,经济价值还是非常可观的。”姚凤君希望培育出适合襄阳气候特点、含糖量高、耐储存的新品种杏树,并在不适宜桃树、梨树种植的荒山上推广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享有“中国桃之乡”美誉的枣阳,是全国四大桃主产区之一。2022年,枣阳市桃产量近50万吨,产值突破20亿余元,桃产业已成为助推枣阳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桃花好看、桃子美味,但随着南北水果交流频繁,枣阳的早熟桃优势越发不明显。特别是老桃园连作障碍严重,桃树抗病能力下降,导致流胶病发生普遍,降低了当地桃子的市场竞争力。
连作障碍是指连续在同一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异常,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长势变弱、病虫害加剧、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现象。而流胶病是桃树主要病害,树一旦流胶,采用药物防治与农业措施防治均见效甚微,且流胶程度会逐年加重,造成树势加速衰退,经济寿命缩短。
湖北丰满园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介绍,通常一棵桃树正常寿命是15年,但发生流胶病后,一般只有10年寿命,而且产量也会大幅降低。
为解决连作障碍引发的桃树流胶病,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自主研发了“中间砧技术对桃树流胶病防控的研究及应用”,利用中间砧技术提高树体的综合抗性,为流胶病防控和克服连作障碍提供更为有效简便的方法。
据悉,中间砧嫁接法也叫两段嫁接法,是利用两种砧木来嫁接同一种蔬菜。省农科院项目专家何华平教授表示,该技术突破传统技术,创新集成中间砧优质化、省力化和绿色化栽培技术,可缓解连作障碍,降低桃主枝流胶病发生率。
长期与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刘健,得知这项研究成果后,立即与相关专家联系,积极申报桃抗性中间砧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并获得2022年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据悉,该项目建立桃抗性中间砧栽培技术核心中试基地500亩、中间砧育苗圃50亩。
“桃抗性中间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后,桃园减少用药用工量20%以上,产量提高13%,优质果率提高20%,每亩增收2000元。”刘健说,此举提升了果实品质,对枣阳桃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