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看到的新闻不再是充满火药味的政治口水战,而是两岸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曾经台湾的水果销往大陆,要经过层层关卡,手续繁琐成本高昂,可如果统一大业完成,这些障碍就都会消失。
台湾的凤梨、释迦、莲雾能更加便捷地摆上大陆超市的货架,让更多大陆消费者品尝到来自宝岛的美味。
台湾的年轻人也不再局限于岛内狭小的就业市场,能轻松地到大陆发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众多新兴起的产业城市,都会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统一后的台湾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融入一个更大的经济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的科学技术实力,尤其是在半导体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强大能力,可以和大陆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相结合,形成更厉害的竞争优势。
除了经济上的红利,统一后的台湾社会也会更和谐,文化更加多元,台湾民众会享受到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
大陆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也会向台湾民众开放,让他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不是非常完美的好事吗?
统一后的台湾不是被“吞并”,而是“回家”,台湾和大陆血脉相连文化相通,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其实慢慢的变多的台湾同胞选择办理大陆居住证,这就是一个很显著的进步,这小小的卡片不仅方便了他们在大陆的工作和生活,更代表着一种认同和渴望融合的愿望。
可台湾当局的一些做法,却和这股融合的潮流背道而驰,他们大力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就像在两岸之间挖了一条鸿沟,想要阻挡交流的步伐。
在文化教育领域,他们修改课纲淡化中华历史,弱化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比重,甚至想要把台湾的历史和大陆割裂开来。
他们把闽南语称作“台湾语”,刻意制造语言差异,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们甚至还想更改身份证件上的文字,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10万台胞领大陆身份证”的假新闻事件,这则假新闻在岛内迅速传播,引发了不少民众的恐慌和不安。
虽然有关部门很快进行了辟谣,但这件事却暴露了当局操弄民意、制造对立的险恶用心。
他们害怕两岸民众走得太近,也害怕当地的民众了解大陆到底是怎样的,所以宁愿说假话用恐惧去控制人心,最终损害的却是台湾民众自身的利益。
这种“去中国化”的操作,就像是在给台湾的未来“挖坑”,它不仅割裂了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联系,也阻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湾的经济发展是离不开大陆市场的,台湾的未来也和大陆的未来息息相关,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最终肯定是会让台湾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的。
赖清德这位内的关键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非常受关注的,尤其是他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每一次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
他把台湾和大陆称为两个不同的“国家”,这种观点,是在两岸之间制造隔阂加剧两岸的对立,阻碍了统一的步伐,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
赖清德上台之初,曾向台湾民众许下“六大承诺”,这中间还包括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让不少民众对他充满了期待,可在如今看来,这些承诺更像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台湾的经济并无显著的起色,民众的生活也没有正真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事实上他的“”路线,并不能给台湾带来真正的福祉,反而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台湾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沿着“”的歧路走下去,还是回到两岸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台湾民众深思的问题。
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是公开警告过赖清德的,让他不要走“”这条歪路,这句警告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它提醒着赖清德和当局,不要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一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只会给台湾带来灾难,可是他们却没听进去。
台湾的未来在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在于两岸的融合统一,这才是符合历史潮流,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结局。
绕了这么一大圈,说来说去台湾的前途到底在哪儿?赖清德的“”路线完全不靠谱,只会把台湾带进错误的地方。
整天搞些小动作,又是改称呼又是编假新闻,除了制造恐慌和对立,还能干点什么正事?
反观大陆又是惠台政策又是经济合作,简直就是张开了双臂用温暖的怀抱来欢迎同胞,这差距简直别太明显。
说到底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与其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独立”,不如踏踏实实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统一才是台湾真正的出路,才是台湾人民的福祉,血浓于水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与其在“”的歧路上越走越远,不如回到祖国的怀抱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京报 2025-01-15 赖清德兜售“”谬论 国台办:“”是绝路 统一是出路
台海网 2025-01-15 当选刚满一年,赖清德已成“政治诈骗犯”,正推进统一进程?